网络销售如何展示茶叶的质量问题(茶叶质量问题有哪些方面)

一、茶叶行业面临的威胁

茶产业发展面临三大挑战,转化产能刻不容缓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数据显示,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300万公顷,占世界茶园面积的65%左右。与此同时,茶叶产量也大幅度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茶叶总产量为255万吨,较上年增产6%,2018年茶园面积预计达到310万公顷,茶叶总产量有望达到270万吨。

然而,我国茶产业发展进行规模扩张同时,面临三大主要问题。

一是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茶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这一现实对茶产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是质量安全与生态安全压力增大。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消费者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环境污染物几乎是“零容忍”;

三是资源利用率不高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新世纪以来,我国茶产业一方面通过扩大面积来增加产量,另一方面大量夏秋季茶叶未被利用而浪费在茶园,保守估算,全国每年至少有40%以上的鲜叶未能采收,资源浪费严重。

茶园面积的过度扩张,茶产量大幅增加,但茶叶消费并未相应增加。据中国产业流通协会报道,2017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190万吨,增长4.4%。说明我国茶叶消费增长已低于产量增长,茶产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压力,供过于求问题已显现,如果市场开拓跟不上,将会出现严重的供求失衡,轻则影响整个茶产业的经济效益,重则影响茶产业稳定发展。

对此,各级政府及广大茶产业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未雨绸缪,研究对策,解决好茶产能过剩问题,确保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

一、坚持生态、有机是茶产业发展方向

生态有机是茶产业永恒的主题,科学越发展,国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MRL)标准要求越严格,尤其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标准要求更严。从出口看,进口国的安全限量标准越来越严,部分水溶性农药超标和环境污染物超标已成为近年我国茶叶出口受阻的首要原因。

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竞争加剧,势必会加速茶产业的重新洗牌。一些不按规范管理与加工的茶企将被淘汰,只有坚持生态、有机标准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茶园标准化和作业机械化、加工自动化应用研究。

集成各项先进技术,形成标准化茶叶生产技术模式,从而解决茶叶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短缺、作业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高茶叶生产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加快茶产业多元化研究与应用,转化过剩产能

茶产业集合了天然、养生、健康和文化的消费基因,只要我们把眼界放宽便可以发现更多市场“蓝海”。

1、拓展茶叶新用途。这是当前茶叶界必须思考的迫切问题,研制以茶粉、茶叶提取物或茶叶副产物等为原料的茶食品、茶饮料、茶添加剂、茶用品等多元化深加工产品。如速溶茶、果茶、奶茶、茶膏、茶面膜、茶色素等。

2、开发功能茶。通过一定的科技创新,将中药、其他食物与茶进行配伍融合,使茶叶具有保健养生功能,如利咽茶、养胃茶等。

3、大力发展茶旅文化。茶旅文化融合是茶产业链的重要通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旅文化已成为茶产业竞争的重要元素,如果没有茶文化的融入,茶叶也仅仅是单纯的农产品,很难发展成现代产业。

目前已有很多茶企将亲子、旅游、体验、教育、探险、禅修、休闲、度假、博物馆、博览园、婚庆等融入茶文化。

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中,用茶文化为载体,通过茶艺教学与茶艺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与教育。

4、引入仓储陈化理论。仓储陈化是将成品黑茶、白茶或毛茶存放于标准仓库,通过长时间陈放后,吐故纳新,醇化沉淀,越陈越香,从而减少茶叶的苦涩味,使口感变得更柔和,而且,经过陈放后的茶叶成为年份茶,升值空间更大。

5、全力打造茶叶公共品牌。在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上,茶叶品牌多、乱、杂,“有好茶、无大品牌”,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区域品牌的引领,是绝对难与大市场、大营销对接的。

茶叶公共品牌是一个区域内茶叶的整体形象和特征,主要是为了让消费者容易辨识、购买。它对内整合各种资源,促使茶企抱团协调,同时可以规范行业标准,管控茶叶源头质量,保障茶叶品质;对外可以强化宣传推广力度。

产茶区的政府要引导茶企,朝着区域化、品牌方向发展,整合资源,共享品牌,唯有如此才能作大作强。

四、认真做好大众茶,提高人均茶叶消费量

中国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茶已成为是国人的生活习惯。然而我国茶叶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低于茶叶消费大国,据有关资料: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仅1.248磅,只有土耳其的1/4,在世界排名第19位。

从茶叶消费结构上看,我国茶叶消费主要在国内市场。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费观念在改变,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各类茶事活动也越来越多,广大茶企要借鉴英国“立顿”茶,培养大众消费市场。将茶变成一种生活的必需品,降低生产成本,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让优质低价的大宗茶进入普通百姓消费市场,从而提高人均茶叶消费量。

五、建立危机意识,学会跨界思维。

如今社会已从互联网时代,向大数据、云计算发展,企业的新陈代谢比以往哪个时代都来得更快,未来的行业竞争,是一场跨界竞争,跨业洗牌,跨界分金的竞争,各种新的业态将模空出世,随时将你打入深渊,做外卖的打了方便面,做手机的干掉了做相机的。

作为竞争激烈的茶企,应充分利用茶叶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优势,开发出更便利、更关联、更全面、更具有消费体验的新商业模式。

二、如何做好茶叶互联网的推广

如何做好茶叶互联网的推广?万变不离其宗,茶叶行业在做网络推广的时候,往往很头疼,但梳理一下其实也就3个方面:

也就是说,你要想清楚自己的准客户,他们长什么样子,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喜好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这些,后边的工作才能更好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类:针对准客户搜索习惯的推广渠道,以主流搜索渠道百度、神马、360、搜狗等为代表;还有部分主流流量平台的内置搜索渠道,包括今日头条、微博、微信、抖音等。

第2类:针对用户碎片化阅读的推广渠道,以主流碎片化阅读渠道今日头条、抖音、微博等为代表,还有部分垂直细分的二线流量平台,包括喜马拉雅、博客、知乎、贴吧等。

第3类:其他渠道推广,以行业相关平台为主,比如一些垂直行业的交流论坛,以及一些大型门户网站的行业板块,还有一些工具型的平台,包括地图、滴滴、摩拜等。

网络推广渠道的选择,基于你对准客户的定位,你的准客户需求是什么,他们会搜索什么?你的客户以哪个年龄层居多,他们更喜欢在什么平台消磨时间?你的客户是不是爱学习,是不是爱逛论坛,爱逛什么论坛?

把客户搞明白了,推广渠道自然而然也就筛选出来了。

第1种是直接花钱在渠道上打广告,这种推广形式见效很快,花钱就有客户进来,但不花钱就没有客户进来。

第2种是在渠道上做客户需求的内容,这种推广形式见效较慢,前期能够带来的客户很少,但长期积累会形成流量暴增的效果。

市面上很多茶叶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大多数在前期都不愿意拿出大笔钱,在选好的推广渠道上直接打广告。

所以,大多数的茶叶企业,都是2条腿走路,前期主要靠第1种推广形式带来新客户,挣到钱之后,后期再拿着挣来的钱,以第2种推广形式带来新客户。

钱花了员工工资也发了,该转化的客户也都转化了,引来的客户还有大的用处。什么意思呢?相信你也听过,维护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要比引来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低得多。

即便老客户无法产生产生二次需求,也别忘了“用户口碑”。如何让老客户帮你引荐新客户,让新客户再带来新客户,才是四两拨千斤的招式。

所以,网络推广带来的客户,一定要沉淀到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你的微信号,也可以是微信群、微博等,具体的要看你的客户群体,他们喜欢待在哪些平台。

然后在客户沉淀的平台上,制订一种玩法或者机制,提供一些福利,让老客户带来新客户,比如说直接奖励现金等等。

具体怎么玩你自己定,玩法有很多。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想让客户带客户,公司提供的茶叶产品和售后服务,一定要质量过关,这是建立口碑的基础,要让客户引荐你给新顾客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才行。

【注意】网络推广的本质和线下找客户的本质一样,不管你是什么传统行业,都离不开营销推广的本质:人(客户)!始终以人(客户)为中心进行思考!

三、怎样高效的保证茶叶质量

1、保证茶叶质量,前提是正确使用化肥。茶的生长良好要归功于基肥施用适当,在去年10月底至11月初施的基肥,所施的肥料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用牛栏粪和饼肥混合,每亩1000公斤。复合肥采用氮磷钾养分含量为15-15-15的通用型复合肥,每亩施用30公斤。基肥的施用体现了时间早而位置深的特点,在茶树两侧开沟条施、深度在15到20公分处。由于基肥施用的早、深、好,春天茶树树梢生长萌发多,茶获得丰收。化肥污染是农田施用大量化肥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的现象。农田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利用率,氮为30—60%,磷为2—25%,钾为30—60%。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的NH4—N的形式存在,就会随下渗的土壤水转移至根系密集层以下而造成污染。可导致河川、湖泊和内海的富营养化;土壤受到污染,物理性质恶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为防止污染环境,应对使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①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2、③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④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